
世界各地都有各自的年份记录方法,但最为普遍的还是公元纪年法。很多人在历史书上看到公元前、公元后的年份,可能并不了解这些年份的具体含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历史的探究和学习。
据传,公元纪元的起源与教有关。诞生的那一年被定为西元元年,这一纪年在6至10世纪逐渐被部分教的采用。后来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公用,于是改称“公元”。诞生前的年代被称为公元前,诞生后的年代则是公元后。
实际上,公元纪年的概念是在17世纪初才真正诞生的。开普勒是第一位提出通俗纪元概念的人,公元一词也是在1708年首次以英文形式出现。那么,公元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呢?例如,从公元元年算起,两千零就是公元2020年。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人类历史的第四千零三十五年(还要算上公元前的两千零十五年)。
对于非教而言,可能对诞生的年份并不了解。有趣的是,这个年份(公元元年)相当于我国的西汉皇帝刘衎的元始元年。至于我国的历史书上写的“某朝某年”,其实是在采用了公元纪年后才使用的。因此明史上不会出现公元多少年的字样,但在教科书上为了统一和方便群众理解,采用了这种纪年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不存在所谓的公元零年。而世纪则是从诞生那年开始算起:比如现在的二十一世纪就是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算起的,也就是说我们是生活在由五个世纪共同构建的时间序列里前进着的一种微观时空里的产物而已。因此实际上是没有所谓的公元前一年这一说法的。年份计算虽复杂但却很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了解其背景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它为我们带来便捷的生活了同时也更利于我们对历史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更好地继承先辈们的智慧和经验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