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的笔顺组词有哪些

义的笔顺组词有哪些

谈到笔画和笔顺完全相同的汉字其实有很多,比如我们常常遇到的“日和曰”、“田和由”、“申和甲”,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比如“畀”和“畁”。

首先来谈谈“畀”字,它的发音是bì(读音:必)。这个字的意思主要是给予、赋予,同时也可以引申为答谢。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畀,相付与之,约在阁上也。”也就是说,这个字代表着把东西交付给别人,并且这个动作可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它的字形中包含了“丌”和“甶”,其中“丌”作为部首,“甶”则是声音的标识。

一些学者认为,“畀”实际上是“痹”的本字。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它像是一支箭簇上包裹着小囊,代表着带有毒液的箭。这种箭的作用是使中箭的敌人或野兽身体中毒,导致他们肢体麻木、失去行动能力。而在金文中,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矢”写成了“大”。到了籀文阶段,误将金文的独体字结构拆写成上下结构,并且把“大”写成了“丌”。而在篆文中,又将籀文字形中的表示包囊的“囟”(其实是“西”的变形)写成了“由”,从而导致了甲骨文字形中的矢形和囊形完全消失。

再来谈谈“畁”字,它的发音是qí(读音:其)。在《说文解字》中并没有关于这个字的记录。但是小篆字形中的“畀”字却与“畁”字相似。有观点认为,“畁”字下方的“丌”实际上是“廾”的误写。“廾”象征双手,“由”则是“西”字的变形,代表囊袋。“畁”字的整体含义可以理解为手举囊袋。但在俗体楷书中,表示双手的“廾”被误写成了与“丌”完全不同的字形。尽管“畀”和“畁”并非同源,但由于字形相似,古籍中常将它们混淆,甚至在现代的字典中,它们的读音标注也存在混乱。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笔画和笔顺完全相同的汉字呢?它们的故事又是什么呢?


义的笔顺组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