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对于特定年龄有着独特的称谓,这些称谓富有诗意且富有文化内涵。以下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各个称谓的解释和排列:
①牙牙:一岁的婴儿,刚刚学会模仿说话的声音。
②孩提:两岁的幼儿,指的是初知发笑的婴儿。
③总角:八岁的小孩,古代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因此称之为总角。
④九龄:九岁的儿童,指数之年。
⑤幼学:十岁的少年,《礼记》中以此作为十岁的代称。
⑥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⑦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比喻未成年的少女时代。
⑧及笄: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在此年龄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束发也是男子十五岁的称呼。
⑨二八:十六岁的青年。
⑩加冠与弱冠:都是指二十岁,古代男子在此年龄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其中,“弱冠”强调的是刚刚成年。桃李年华则指女子二十岁。
⑪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⑫而立:三十岁,孔子曰:“三十而立”,所以后代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而半老徐娘则特指女子三十岁。
⑬不惑:四十岁,因此称为“不惑之年”。
⑮艾:五十岁的人,此时也称为知天命之年。其中五十四岁被特称为年。
⑮花甲:六十岁,因天干地支的配合,六十年成一周,故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之年、还历之年均指此年龄。
⑮喜寿:七十七岁,因为喜字的草体形似七十七,故有此代称。在古代也有称为古稀之年的说法来指七十岁的人。
接下来是一些特定的年龄称谓问题:古人有时不用数字表示年龄,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列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个选项?答案是D选项。因为豆蔻代表十三四岁、弱冠代表二十岁、而立代表三十岁、不惑代表四十岁、花甲代表六十岁、而耄耋通常用来指八十岁以上非常高龄的老人。因此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为豆蔻、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和耄耋(题目中没有提及具体的八十岁称谓)。最后期颐代表一百岁的高寿。所以正确答案为D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