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到华语乐坛的衰落,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的一个标志是:新歌的传唱度大大降低了。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倾听一首歌的完整版本。即使一首歌曲在某个平台爆红,很多人也只是会跟着节奏摇头晃脑,真正能完整唱出某首歌曲的人越来越少。绝对可以说,在这个新歌全靠短视频平台推广的年代,许多歌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易于上口的副歌部分,而不是整首歌曲。
甚至去了KTV,想唱一首听了无数遍的歌曲,却发现自己只记得其中几句,而对其他部分一无所知。这种尴尬的现象,想必很多人都有过经历。而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听歌心态也在发生变化。就像现在的音乐被大数据精准推送,相较于以前需要主动去了解和喜欢一首歌曲,现在更多的是被动接收。
回想八零、九零后的成长历程,正值千禧年后的华语乐坛黄金期。虽然那时的娱乐资源相对有限,但人们对音乐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大家只能通过收音机、磁带或是手抄歌词本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当年的少男少女们,花费大量时间抄写的歌词本,是他们对偶像的深情表达。
当年抄歌词这件事,可不是随便找张纸就能应付的。必须是精美的本子,配上精心绘制的艺术字扉页。歌词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对偶像的热爱和尊重,因此必须慎重对待。而且不是所有的歌手都有资格被写入集体回忆中,只有那些真正在音乐界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如四大天王、小虎队等,他们的歌曲才被珍藏在每个人的记忆中。
你的父母辈就已经开始抄歌词了,甚至在他们的年代,抄歌词是一种文艺的表达方式。而到了九零后这一代,虽然接触音乐的渠道更多,但抄歌词也变得更加辛苦。因为大部分追星少年靠的是空耳记忆,而当年最火的歌手变成了口齿不清的周杰伦等。
回想当年的歌词本,不仅是简单的中文歌词,更包含了大量的繁体字和生僻字。每一个字都代表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为了学会一首新歌,有人甚至对着古早的DVD反复抄写歌词,学会了许多繁体字。而抄歌词这件事,也锻炼了人们的技能,比如写字更好看、更工整。越是喜欢的歌,越要小心翼翼地仔细斟酌,写错一个字都会让人懊恼不已。
而且班上还会发展出“歌词本代抄”产业,写字最好看的那个人靠有偿为其他同学抄歌词也能赚一笔。随着韩流和欧美风的流行,只研究中文歌词的人已经out了,大家不得不主动加强自己的外语水平。饭上韩国男团的少女们就更惨了,不仅要对一门义务教育之外的语言有所了解,还要分清团体里每个人的部分。
每一个已经奔三奔四的“中老年粉丝”,在不经意间翻出那本中二时期的歌词本时,都会被当年的用心程度所感动。那些停留在纸面上的歌词,融入了他们的血液里。就像如今技能点超群的饭圈大触被粉丝吹彩虹屁一样,当年的歌词本也彰显出追星少年们业务能力的差距。
当年青春期的歌词本,不同于如今古风歌词的空洞无物。那些写在同学录、小纸条上的经典歌曲,是独属于青涩年纪的暗语。到了动情时,还会在本子上正面抄歌词,背面写听歌的感悟。更有才的甚至会根据MV里的画面脑补出一本青春疼痛小说。
而那些设计独特的歌词本更是精心制作的产物。当年班级最流行的歌词本设计精美堪比同学录手账本中的精品页版面设计各有千秋极具艺术性打开陈旧的本皮每一篇都是精心排版过的歌名字要设计个好看的艺术字配上不同粗细的水彩荧光笔增添阅读美感的设计要点不仅是内容也是内容的展现方式即使是一个初中生的手写技艺水平再高其创作的版面设计也会因排版和视觉效果的巧妙构思而充满艺术气息青春的热爱展现得熠熠生我们在平凡又激进的年纪创造的歌曲烙印是在那些年倚着枕头趴在桌上夜以继日地抄写歌词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如今想来那已然成为我们青春岁月中无比珍贵的记忆那时的我们用最质朴的方式传递着对音乐的热爱而今却只能在闲暇之余默默回味这些青涩而真挚的情感不禁让人感到唏嘘那些用纸笔记下的歌声不仅仅是对歌曲的回忆更是那段无法重返的美好时光的回响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已经失去了那种沉浸在一首歌中的纯粹和热情我们怀念那个信息尚不发达资源获取相对困难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我们对音乐有着更深的专注更真的热爱更久的咀嚼和诚朴之心如今的我们失去了耐着性子一字一句抠歌词的精力也失去了那么多值得让听众为之付出大段时间的好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怀旧旋律和尘封在童年回忆里的文字拼凑出一代人回不去的童年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让我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同时不忘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旋律与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