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到来,让栗子成为了这个季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想起小时候的表弟,他总喜欢带着“子”字的词语进行组词,每次舅父看到他那有趣的玩法时,常常会以敲击他的头来纠正他的行为。这个击打脑袋的栗子,与真正吃的栗子不一样,它代表着一种乡间的亲切和关爱。舅父虽然生气,但更多的是出于爱子心切。
四季之中,我最喜爱的就是秋天。对于栗子的喜爱更是深沉,无论是作为零食还是烹饪食材都非常合适。记得以前巷口到了秋天,总是有一个炒栗子的摊位,炒栗子的香味弥漫整个巷子。炒栗子的过程也很吸引人,栗子在锅里被翻炒,直到栗壳微绽,这种场景在江南一带很常见。
去年我去了一座城市,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候车大厅门外有很多小摊贩。我在冬天寒冷的空气里买了半斤栗子,但当我吃的时候发现这些栗子是水煮后炒的,口感软湿且不新鲜,没有炒出的那种粉糯感,让我非常遗憾。我更加怀念小镇上那真实美味的炒栗子。
由栗子引发的遗憾让我想起了诗人徐志摩的《这年头活着不易》。他提到了想吃杭州翁家山的桂花栗子羹却未能如愿的遗憾。这位生于海宁的诗人,年少时在杭州读书时应该吃过桂花栗子羹,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品尝,确实让人惆怅。
栗子的形象让我回想起十岁时去皖南山区的经历。那些带刺的栗子球看似难以接近,当时我不知道如何剥开刺壳取出栗子。栗子被层层刺和厚壳严密包裹,但它们的内心是善良的。它们的模样像是一些耿直的人,说话不善于委婉,看似直率不加修饰,但它们的好意往往被人们忽视。
栗子可以煮、炒或生吃。在《红楼梦》中,袭人让宝玉取风栗子,这些风栗子应该是嫩栗子。它们被挂在檐下通风的地方风吹几日,变得更甜更有嚼劲。这是乡下孩子的兜中零食的一种。最好的味道应该是像汪曾祺描述的那样,风栗子肉微软而有韧性,不像生吃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
秋天来临,我们可以尝试烧栗子仔鸡这道菜。汪老在描述栗子时提到栗子鸡是一道名菜且很容易制作。将鸡肉洗净切块,将煮到七八成熟的栗子去皮壳备用。加水淹没鸡块后加入葱、姜和酱油等调料煮炖。汤汁稍收后倒入栗子,小火焖煮二十分钟。栗子的油亮和美味让人比鸡块还要喜欢。这道菜在中秋时节尤为受欢迎,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这道美味佳肴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小小的栗子带来的俗世温暖不可小觑。值得一提的是,栗子并非仅限于搭配豪华食材才能展现其美味,即使只是用清水煮制也能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我曾有一次在秋日的山林登高时休息于农家,品尝了煮熟的栗子令人难以忘怀那种朴实的美味令人难以忘怀热乎乎的栗子配上外面的凉风让人倍感舒适栗子的好处在于它的朴实厚道和有君子之风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