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汉字中,“圩”这个二级常用字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使这样常用的字,我也一直读错了整整六十年。最近,我偶然看到一段视频,才发现自己对这个字的读音理解有误。
“圩”实际上有三个不同的读音。第一种读音是【x】,主要在南方表示集市的意思,如赶圩(赶集)等。在我们日常语境中,这种读法较为罕见。
第二种读音是【wi】,用于描述低洼地区的防水堤坝,特别是在江淮地区。后来,这个词除了用于描述村子的围挡外,还引申为堤坝内的高地。比如本地的曲塘镇的刘家圩便是这个意思的应用。
现在,我们来谈谈容易让人混淆的第三个读音【y】。过去,我一直错误地认为这个字的读音应该是“于”,但实际上它的正确读音就是“于”。在某些地方,如南通的九圩港,当地的方言中这个字的读音就是“y”。很多地名也曾读做“y”,例如广西的“吴圩”。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即这些地名中的“圩”的读音正在逐渐转变为“wi”。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在最近的版本中只收录了“xu”和“wi”两个读音,不再收录“y”的读音。
参考《辞海》的解释,“圩”有两个义项:一是低洼地区的土堤,用于防水护田;二是形容凹地的地形特征。从这个解释来看,“y”只是一个异读,并没有构成新的意思或解释。尽管如此,在某些地区或特定地名中,“y”的读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地区的发音习惯,既接受“y”的读音,也不应随意指责他人读错。例如,九圩港的“圩”,在江南地区常读“y”,而在苏北地区则常读作“wi”。了解这些细微的差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方言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