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光明日报的深厚情缘
作者: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光明日报》准时降临我的书桌,为我和广大读者们送来问候和新知。我对这份报纸,如同对一位亲密无间的朋友,深深热爱并倍感亲近。在这份报纸迎来其75周年庆典之际,我诚挚地送上祝福,愿这份始终秉持光明理念的报纸,前程似锦,如春天的玉兰花在枝头怒放。
回顾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虽然用的是五号字体,但累积起来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我对这份报纸的友谊如同一部厚重的书籍,历久弥坚。早在北大读书时,我的第一首诗便是在此发表,那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我对《光明日报》一直怀有深深的憧憬和向往。在报纸创刊之初,我还远在南方,通过这份报纸,我汲取了许多知识。文学副刊、历史、考古、经济、哲学等版面,都是我探索新知的窗口。看到同学在报纸上发表研究文章,我无比羡慕,后来自己也从读者转变为作者,那是多么荣耀和幸运的一件事。
作为从报刊时代走过的作者,我对报纸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光明日报》无疑是我的密友,我们的情谊浓得化不开。每当我有想法要表达,有诗情要抒发,有优秀诗作要推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份报纸。记得新世纪伊始,我在此发表了《迎接新世纪祝辞》,表达我对文学百年历程的感慨。看着文学园地中几代人耕耘、收获,我深感历史的见证和传承。
几年前的一次意外摔倒让我经历了痛苦的康复过程,并做了换骨手术。在那艰难的时刻,《光明日报》成为我倾诉和寻求支持的平台。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作品,向这位老朋友诉说我的病痛和抗争。
与光明日报交往的几十年里,让我深受感动的还有那些敬业的编辑们。无论是资深编辑还是年轻的新编辑,他们的专业敏锐、细致周到和古道热肠让我如沐春风。我记得在一次当代诗歌上,光明日报的编辑约我写了《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文章发表后引发了持久的论争,对我个人和文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望我们走过的路,光明日报始终带给我们希望和信心。无论风云变幻,她始终坚守在我们的身边,以坚韧的信念鼓舞着我们。在此,我想给光明日报的寄语是:“光明在我们心中。”感谢她始终陪伴我们走过每一个时刻,愿她的未来更加光明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