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大学特聘教授董德英分享道,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蕴长长久久和长寿尊贵的美好寓意。节日中的许多习俗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尊重和美好未来的期盼。比如菊花被赞誉为“延年客”,饮菊花酒被认为可以延年益寿。还有登高远眺和品尝重阳糕的传统。
那么,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呢?其实,它源于古代人们对数字的认知和农历九月初九的特殊意义。在古代,人们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一天就有了“重九”的称呼。此时正是秋收结束之际,人们祈求来年丰收和好运的心情也与节日紧密相连。
随着历史的发展,重阳节的节日主题逐渐从最初的辟邪驱灾转变为追求长寿和吉祥。汉代起,重阳节开始出现,并流传至今。其中,饮菊花酒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菊花在此时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因此饮菊花酒也被认为是祈求长寿的方式。吃重阳糕也寓意着吉祥和高度上升的意象。古代诗人也常借此节日表达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登高不仅具有驱邪避灾的意义,还寓含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流传下来的还有佩茱萸和赏菊等习俗。放风筝也是重阳节的有趣习俗之一,相传源于汉代桓景与费长房的故事。放风筝被赋予了祈福去除晦气的意义。“晒秋”习俗也与此节相关源自人们对收获的感恩和对祖先的崇敬活动延续下来的习俗如今更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九月还是有很多趣味性十足的节日习俗的这也是我们对这一传统节日内涵深入理解和丰富性的表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