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忻州去雁门关,走大运高速转G207,一路顺风!

雁门关,自古以来便是大地上一座雄伟的关隘要塞,被誉为无双之地,九塞尊崇之首。在《天龙八部》的壮阔史诗中,萧峰英勇阻止契丹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入侵大宋的壮举,其悲壮自尽之地正是雁门关。

巍峨恒山如巨龙蜿蜒,绵亘千里,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紧密相连。恒山背靠雁关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就筑于巍峨的雁门山脊之上。

雁门山,古称为句注山,又名勾注山或陉岭。岭西有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群峰挺拔、山峦叠嶂之间,云霞飞举,两山对峙,犹如天然的门户,间有飞雁穿梭。句注山不仅是自然地理的分界线,更承载着南北气候与文化的差异。明宪宗时期的兵部尚书王越曾作诗描绘:“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蚕桑不种麻。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

《山海经》中也有记载:“雁门山,飞雁出于其门。”此山的群峰海拔超过1900米,周围山峰挺拔,只有过雁峰两旁较低的山道可供通行。每年春回大地时,南来的大雁会口衔芦叶,因山高风大,它们无法从其他地方飞过,只能在附近寻找通道,再列阵飞越,因此得名雁门。而在这座雄关之上,雁门关屹立于此山道之上,即便在今天,我们仍可以欣赏到雁阵过关的壮丽景象。尽管如今雁门关已不再是边关,但其地势依然险峻肃然。

秦灭六国后设立雁门郡,郡治位于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南),其地域大致包括现今山西大同、朔州、忻州的部分区域。今天的雁门关位于山西忻州代县北部的句注山上,距离代县城区大约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