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歌词

行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歌词

苏轼的一生充满坎坷,43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满怀抱负与热血的他,在遭遇多次挫折后,只能通过诗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苏轼有一位好友叫王巩,他也因“乌台诗案”被贬。二人虽被贬至不同地方,但多年后重逢时,自然畅谈彼此的忧愁与快乐。席间,苏轼见到了王巩的爱人寓娘,她美貌动人、才艺出众。在王巩落魄时,寓娘始终不离不弃,直至他官复原职。

看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姑娘陪伴好友历经苦难,苏轼深感心疼。他询问他们在岭南是否吃了很多苦。寓娘却以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回应,让苏轼无言以对。这个柔弱的女子能说出如此深明的话,让苏轼心生敬意。面对挫折和苦难,世人往往感到不公和悲愤,但寓娘却能把艰苦的岭南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乡,这一切都因为“心安”。

其实,苏轼也是一个“心安”的人。尽管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从未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被贬至黄州时,他虽然已历经少年成名、皇帝赏识,但最终遭遇之灾。短短半生已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若没了一颗安定的心,他可能早已无法承受。寓娘的坚韧和心安感动了苏轼,也感动了世人,使得这首词流传千年。愿每个人都能如苏轼词中所说,“归来仍是少年”,不忘初心,安享人生。


行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