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汉语常用词“谓”与“曰”的深入解析与比较
【谓】
(一)“谓”有对(某人)说的含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有“公使谓之曰”,表示某人对另一个人说话。《论语·公冶长》中的“子谓子贡曰”,也是同样的用法。
(二)“谓”也可表示称呼、叫做,以及认为的含义。《诗经·王风·葛藟》中的“谓他人父”,表示称他人为父。《论语·阳货》中的“可谓仁乎”,表示认为某人是否仁。“谓”还引申为指称、意指的含义。
(三)“谓”还可以用于评论人物。在《论语·公冶长》中,“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表示对子产的评论。“谓”也通“为”,具有作为、做的意思。
关于“谓”与“曰”的辨析
“谓”与“曰”在古汉语中,都有着“说”的含义,但它们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谓”的意思更偏向于表述某种观点或看法,后面可以有引语,但不直接紧接引语。而“曰”则更偏向于直接的陈述或描述,其后往往会紧跟着引语。
在古文中,常有某人“说道”,这里的“谓”等同于“说”,“曰”等同于“道”。相较于“言”和“语”,“谓”和“曰”后面是否需要紧跟引语的分别更加明显。因为“谓”的第一义要求后面必须有引语来表述其观点或看法,而“言”和“语”则不一定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