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哀是什么情况说的

节哀是什么情况说的

死亡无疑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在古老的礼仪制度中,丧礼被视为凶礼,与疾病、灾祸、等不幸事件并列,是人们不愿遭遇的。尽管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亲人的离世仍然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在言谈举止上,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提及与死亡和丧葬有关的词汇。

1. 避免提及“死亡”

参加丧事的人,无论是吊唁者还是丧家成员,都应该避免使用与死亡有关的词汇。死亡虽然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但人们往往极力回避这个话题,因为死亡被视为凶祸,接触或听到关于死亡的事情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礼记–曲礼》中载有各级别死亡的称呼,可见对死字的避忌。在丧事活动中,人们常用委婉的词语来表达死亡,如过世、去世、下世等。不论用什么词语,只要不说出“死”字,同时让对方明白意思就对了。

2. 禁止歌吟

歌吟是指从人发出的有旋律的歌曲和有节奏的调子。在丧事活动中,除了神祇、佛祇人员、主持人员的唱念哀声以及丧服人员和哭丧人员的哀哭声外,所有参与丧事的人员都不可歌吟。丧事期间还忌打响指。

3. 不说道别

吊唁者在吊唁后离开时,孝子或专门负责迎客的丧服人员应送出灵堂或家门。主家人员应谢,说一些感激的话,而吊唁者应当说一些节哀顺变的话。但双方不能道别,不能说“再见”等词语。在这种场合说再见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因为再见意味着再次见到丧事,对丧家是一种诅咒,这是严格禁止的。

4. 禁止妄语

妄语是指说一些虚妄不实的言语。在古汉语中,“妄”有多重含义,如行不正、没有根据的乱说等。在佛家中,不妄语是四大之一,是规范和约束弟子行为的基本条款之一。在丧事活动中,特别忌讳妄语。参与丧礼的人必须心怀正念,不乱想、不乱说、不乱评、不乱看,不夸大其词,不谈论无关之事。在交谈时,应该保持低声慢语,避免大声喧哗、惊异等言行。举止做派和言语谈吐在丧事活动中非常重要。越礼和不仅仅是个人气质和素质问题,更是做人的品质问题和本质问题。参与丧事活动的人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口若悬河、指手画脚等行为。在这个时刻,无论是谁,都应该只做自己应该做的和必须做的,避免去充“大尾巴狼”,其他事情一概不要管也不要说。


节哀是什么情况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