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对于夏季养生,古人们提出要注意保养身体的阳气,因为炎热的暑热使得容易出汗,毛孔开放,机体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在中医的养生理念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养生保健康复,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我们的阳气;夏至也是阴阳交替的特殊时期,喜阴的生物开始生长,而喜阳的生物逐渐凋零,因此容易受各种疾病的侵扰。此时的养生保健至关重要。
夏季养生的重点应该放在养脾上。有一句老话:“冬吃萝卜夏吃姜”,早晨空腹吃一片姜或喝一杯姜糖水,是保养脾胃阳气的极佳方式。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要负责运化吸收并分布全身,喜燥恶湿。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食物容易发霉变质,因此要注意食用新鲜干净的食物,以防食物中毒。推荐食用薏米、红豆等食物,它们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有助于调节脾胃。
夏至时节,我们要注意养阳。避免过于贪凉,不要过度使用空调电扇等,以免损伤脾胃和阳气。外出时可以选择穿肚兜、过膝的裙裤等,避免过度受凉。不要长时间呆在封闭的空调房里,要注意开窗通风换气。
运动也是夏至养生的重要环节。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运动,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轻度活动为宜,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出汗过多时,可以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来补充水分。
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减少高脂厚味和辛辣上火的食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果不仅可满足营养需求,还可预防中暑。冷饮要适度,过度嗜寒会伤阳损身。
精神调养也至关重要。在盛夏酷暑中,人们容易感到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首先要保持心情平静、神清气和,避免火爆脾气和过度情绪波动。保持淡泊的心态,有助于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减少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