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寒露这一节气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深入。鸿雁南飞,菊花盛开,天气逐渐转凉,秋意愈加浓厚。那么,如何在这个时节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呢?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团队邀请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副李华锋副教授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建议。
随着寒露的到来,我们迎来了深秋。露气逐渐寒冷,自然界也呈现出独特的景象:鸿雁南迁,菊花盛开。李华锋副教授指出,这个时节不再适宜像初秋那样提倡适当的“秋冻”,特别是体弱的人群更应注意保暖。虽然有些人长期坚持冷水洗脸、洗冷水澡、户外游泳以增强防寒能力,但寒露时节普遍不适宜再“秋冻”。古人亦有言:“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可见保暖的重要性。
在民间,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味着要防止寒气从脚底侵入。李华锋建议,每晚睡觉前可以适当用热水泡脚,还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在泡脚水中加入艾草、干姜粉、红花等,以散寒温络,促进气血循环。除了脚部,颈、腰、脐等部位也需要注意保暖。
谈到饮食调养,李华锋建议,深秋时节应以滋阴润肺为主。日常可以适量食用梨、柿子、石榴、荸荠、香蕉等水果,以及胡萝卜、莲藕、豆角、番茄等蔬菜。海带、紫草、银耳、百合、川贝、芝麻等清润的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为了保护脾胃,还可以适当食用甘淡补脾的食物,如山、芡实、粳米、糯米、莲子等。
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人们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特别是老弱多病的人容易感到伤感忧郁。李华锋提醒,要多关心身边的人,如果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应设法开导,保持平和的心态。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适宜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散步、慢跑、打太极等,也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爬山赏秋色。
柿子作为寒露节气的代表性水果之一,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李华锋介绍,柿子全身都是宝,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柿子具有除热、生津、润肺、健脾、利肠、止血等功效,对于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痔疮等有良好的辅助保健作用。但食用柿子时需注意,不要空腹吃,一次不宜吃太多,并且避免与海味、螃蟹、红薯同吃。
还介绍了几道与柿子有关的食疗方,如木耳柿饼冰糖水、罗汉果柿饼冰糖水、粉葛柿饼粳米汁等。
介绍了一套简单易学的寒露保健操,包括吐气推手、抱球摇身和收势集中等动作,有助于向上宣发阳气,向下肃降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