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世界之歌》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一节识字单元课,主要目标为学会书写7个字,认识12个字(为核心目标)。
环节A:接触并初步体验儿歌
1. 课程主题揭示
老师引导:儿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歌谣,可以让孩子们传唱。
2. 题目关注
提问:这首儿歌与什么有关?
引导:这首儿歌与动物有关,其中的动物们都十分快乐自由。试着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吧!
记一记,儿歌中有哪些小动物呢?
环节B:提取信息
1. 圈出动物
在这首儿歌中,总共有6句话,写出了哪些小动物?把它们圈出来吧。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2. 发现规律
这些动物都是怎么被找到的?(表扬能发现规律的孩子)它们都在每句的开头,并且都有虫字旁。
3. 属性分类
这些带有虫字旁的动物都属于昆虫吗?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会知道蚯蚓、蜘蛛和蝌蚪并不是昆虫。判断一种动物是否为昆虫,要看它是否有六条腿。展示六个动物的图片。
再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些小动物的画面,和它们打招呼吧。
环节C:深入学习儿歌
1. 学习第一句(作为样本)
例如:“蜻蜓半空展翅飞。”展示蜻蜓飞翔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描述蜻蜓的动作。然后出示儿歌中的这一句,让孩子们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朗读,理解“展翅飞”的意思,并演绎出来。强调“蜻蜓在半空中飞”的场景。最后总结儿歌的结构:谁+在哪儿+做什么。通过样本理解,快速查看其他句子是否遵循同样的结构。
每两句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句子描述的是天空飞翔的动物,第二组句子是地面行动的动物,最后两句描述的是它们各自的生活状态。朗读1-2句,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美。同时学习生字“间、迷”。通过视频展示蜻蜓和蝴蝶的不同飞行方式,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儿歌描述的情景。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注重随文识字的方法。同时教授孩子们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感。接着学习3-4句强调勤劳的动物们如何在忙碌中展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不同动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进行识字教学特别是记住生字“造运迷”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并强调反复多次复现识记的重要性环节D拓展儿歌学习通过学习更多的动物词语并尝试编写自己的动物儿歌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编写儿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生字新词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让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