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区别在哪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区别在哪

近期,气候中心发布了最新消息,关于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自然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历经了2017年末的拉尼娜现象后,预计2018年秋季将迎来厄尔尼诺现象。今年秋冬季节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对全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太平洋海域因水温变化引发的气候异常事件。厄尔尼诺现象表现为赤道中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伴随着海平面的异常增高,被称之为暖事件。相反,拉尼娜现象则是该区域水温异常降低,海平面下降,被称之为冷事件。太平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其水波动对大气层产生广泛影响,从而引发全球气候的变化。

据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之前影响海温偏低的拉尼娜现象区域正在逐渐缩小和减弱,而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则逐渐上升。在2018年6月,太平洋赤道以北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海温偏高区域,而赤道以南的水温偏低区域则逐渐缩小,其偏低程度也在逐渐减弱。

根据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数据,在海水表层以下,太平洋深处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暖水团。这些暖水团正不断向东移动,并在东太平洋地区上浮。这一现象被认为是海水温度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合多种监测数据,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正在经历一系列异常变化。气候中心预测,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在2018年秋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并且厄尔尼诺现象的暖水区可能会长时间维持。这可能导致在冬季出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由于我国处于这一变化的影响范围内,预计我国的秋冬季和明春的气候都将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那么厄尔尼诺的到来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从本质上来看,厄尔尼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这种升高的海水更容易蒸发水汽并引发对流,导致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出现异常的湿润天气。与此相反,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西北太平洋等地可能会面临持久的干旱。南美和北美的部分地区可能面临过多的降雨,而非洲南部等地则可能遭遇干旱。就我国而言,气候中心预测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南方多雨、北方干旱的情况加剧。东亚冬季风可能减弱,可能导致全国气温偏高,甚至出现“暖冬”现象。至于台风,虽然强度可能偏强,但影响我国的台风数量可能偏少。

尽管科学界对于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许多机制仍不完全了解,关于它们的演变和预测存在许多变数。尽管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到来,给我们的秋冬季节带来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但也有可能会不来或者影响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平和,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并及时应对。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区别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