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得知老友徐友群分享了自己在小区采摘枇杷和野菜的有趣经历,让我深感好奇。在连续三天的核酸检测期间,徐老师发现了小区内的枇杷树,尝到了酸中带甜的果实,并采摘了一些野菜清炒食用,味道竟然十分美味。
我也住在小区内,其实楼下也有枇杷树,但我作为一个不太擅长社交的人,一直不敢下楼去采摘,怕被邻居误解。于是,我马上联系了徐老师,询问关于枇杷的更多细节。徐老师告诉我,他和爱人在做核酸的间隙去散步时发现了这些枇杷,于是采摘了一些尝鲜。他们发现野生枇杷的口感非常不错,而且枇杷皮还能完整地剥下来。当他们第二天再去时,树上的枇杷已经不见了。
徐老师还有一个老友,他的花园里有一棵高大的枇杷树,是多年前他的母亲种下的。徐老师经常带着小外孙去老友家采摘枇杷,因为路程很近,只需骑个电瓶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今年由于的原因,采摘活动中止。
正在与徐老师聊天时,他突然接到了邻居送来的枇杷,让他尝鲜。原来,邻居的苏州表妹送来了一批苏州特产白沙枇杷。美食博主四季芭比也有口福,她收到了隔壁邻居带来的东山特产银鱼和西山的青种枇杷。当我向她询问枇杷的口感时,她告诉我既有酸的也有甜的,水分很足。
上海作家杨忠明老师对老上海的往事颇有研究,他告诉我,从前上海的枇杷主要来自苏州的洞庭东西山一带,现在浙江也有出产枇杷,而云南的枇杷因为早熟,是最早运到上海的,一般在春节后就会到来。杨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小时候随舅舅去苏州亲戚家做客的经历,那时他品尝到了香甜可口的枇杷蜜。
除了苏州的枇杷,杨老师还提到了浙江塘栖软条枇杷、湖北宜都甜蜜大批杷等其他产地的枇杷。昨晚,我看到好友陈宇雯发的一篇关于比鸡蛋还大的枇杷的文章,开始还有些将信将疑。陈宇雯是崇明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她告诉我她所在的合作社种植了一种“火炬”枇杷品种,果型大、糖份高、水份足,还更耐寒。目前因导致枇杷滞销,她希望能为家乡的枇杷宣传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