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朗读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朗读

八年级上册统编语文教材初中语文中的第11课,包含两篇短文,以下是课文的详细笔记。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词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深入理解作品描绘的意境,感受文中的深层思想。

3.体悟文人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课内知识点解析:

1.《答谢中书书》一文,出自思想家陶弘景之手,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被赞誉为“山中宰相”。他的代表作有《陶隐居集》。此信的题目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描述山的高峻和水的清澈的句子是:“峰峦高耸入云,清流澄澈见底。”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3.文中提到的“康乐”指的是何人?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答案是谢灵运。他的提及表明了能真正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山水之美的陶醉和能与古今知音康乐相媲美的自豪之情。

课文精彩段落翻译:

《答谢中书书》描述的美景:美丽的山川景色,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们共同欣赏的。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犹如。的石壁色彩斑斓,相映成趣。四季常青的茂密森林和翠绿竹子为这片美景增添了生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猿猴和鸟儿的此起彼伏;夕阳即将落下时,潜游在水底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仿佛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后,便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这奇丽景色了。

再来欣赏一下《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美妙夜色: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衣服准备休息时,恰好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我欣然起行。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未曾入睡,于是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漫步。庭院中月光如水,清澈透明,如同积水铺满院落,而水中的水草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在月光下的映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悠闲自得的人罢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