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晚上可以出来吗

清明节晚上可以出来吗

谷雨时节雨绵绵,老人家常常告诫我们,”蛇年谷雨夜,农耕需警惕”。就在今年4月20日凌晨,谷雨节气与夜幕悄然相遇,村里的长辈们在看着刚刚播种的玉米时,不禁连连叹息。这流传千年的农谚,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农业智慧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首要大事:夜雨损害庄稼根基

俗语说,“谷雨晒破皮,丰收在望;谷雨淋透夜,田间需关注”。对于耕种的农民来说,刚出土的嫩苗是最珍贵的。若是夜里下雨,地气寒湿侵入土壤,刚扎下的根须就容易受损,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大面积烂根。

去年邻村的张大姐家种早稻,在谷雨当夜遭遇透雨,结果稻苗患上了“立枯病”,叶尖发黄打卷。农技员解释道:“这与老辈人说的‘夜雨伤苗’是一个道理,地温没上来就浇水,如同给婴儿喂凉奶。”今年开春,她早早就准备好了塑料薄膜,打算为秧苗穿上“雨衣”。

第二件需留心的事:旱涝差异大

“蛇年谷雨夜,旱涝两重天”这句农谚让许多庄稼汉忧心忡忡。春雨如同油一般珍贵,但若是分布不均,东边可能旱死苗,西边则可能涝坏根。记得几年前的一次谷雨正是在戌时交节,村中两处的农作物就经历了截然不同的遭遇。

经验丰富的老农此时会密切关注田间的整治和沟渠的疏通。王家庄的种粮大户去年就因为谷雨后的连续干旱而连夜打井。今年他吸取教训,在田边挖了三个蓄水池,以便“旱能浇,涝能排”。

第三件需注意的事:人畜易患疾病

“谷雨夜,关门窗”的老话不仅仅是为了防贼。此时地气返潮,室内室外湿漉漉的,人们容易患关节痛,牲口也易生病。老一辈人常说:“谷雨前后最怕湿潮。”去年村头的刘婶家的鸭子突然病倒,兽医说是“瘟”。她在鸭棚里铺了干稻草并每天中午开窗透气,今年则早早备下了艾草进行熏香。虽然现在的养鸡场用上了自动通风设备,但老师傅仍叮嘱:“机器再好,也要按照节气调整。”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农谚,您们那里还有什么样的好玩农谚呢?一起分享交流吧,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清明节晚上可以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