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旗降石的成名,可谓是有一种大器晚成的韵味。
早在明代末年,旗降石矿洞便已被发掘。这一石种真正开始在市场上受到瞩目,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矿洞彻底绝产后,旗降石结束了默默无闻的命运,其独特的魅力逐渐被世人所珍视,名声也逐渐传扬开来。
旗降石以其独特的品格赢得了大众的喜爱。郭柏苍的《闽产录异》中赞美道:“黄者如蜜浸老橙,白者似苹婆,杂黄白者如玛瑙,其质地坚牢且易于雕刻,虽冷而不崩解。”
旗降石虽不通透,但却有着凝润的手感,与芙蓉石相似,但质地更为坚硬。在雕刻时,其声音清晰平稳,不是那种高亢清脆的刀石之声。而且推刀时,旗降石需要比其他石种更大的力量,因此它常常成为检验雕刻师功力的“试金石”。早期的艺人会通过让学徒对旗降作品进行修光来判断其是否合格。这也使得旗降石成为适合雕刻的优质石材。修光的刀痕、刀路和刀法都非常清晰,能够很好地展示刀法的水平,便于师傅的示范和指导。“寒而不泐”的特点也显示了其稳定的石性。
南方人特别喜欢旗降石,尤其是大型旗降石材料。目前市场上,大块的旗降石非常稀少且价值高昂。老矿脉已经开采殆尽,新矿脉尚未发现,因此其价值不断攀升。近年来,旗降石也成为北方玩家最喜爱的寿山石之一。在北方人看来,旗降石的稳定性质是其最可贵的品质。在气候干燥寒冷的北方,旗降石的适应力顽强,不易变色或开裂。
不仅收藏家喜爱旗降石,艺术家们也对其青睐有加。篆刻家们欣赏旗降石的质地,认为它是寿山石中最适合治印的石头。其“坚而易攻,寒而不泐”的特性使得刀感脆糯适中,不崩不粘。旗降石也有其柔和的一面,其手感和磨光后的反光感更接近芙蓉石的光泽。
在寿山石的世界中,旗降石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有其他石种具有相似的内敛稳重气质,但远不如旗降石的质地稳定。旗降石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散发着君子之风与硬汉之骨的气息。这便是旗降石,独一无二、自信闪耀于山石开采历史中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