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是唐初名胜之地。大家所熟知的韩愈,在《新修滕王阁序》中详述了此地的历史背景。曾经,王勃、王中书以及其他一位姓名不详的才子共同为滕王阁创作过序、赋、记三篇佳作。历史的流转中,王勃所撰之序的地位逐渐显赫,而其他两位才子的作品则逐渐被人遗忘。滕王阁本身的知名度反倒是因为王勃的序而声名远扬。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得王勃这篇序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成为骈文历史上的不朽经典呢?
一、王勃的“技艺展示”
关于王勃写序时的年龄,历来众说纷纭。有传说他写这篇文章时还是少年,各种古籍记载的年龄不一,如五代时期的《唐摭言》称其写序时仅14岁。尽管具体年龄难以确定,但无可否认的是,王勃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这篇《滕王阁序》被视为古代骈文的巅峰之作。骈文是一种注重形式美、对仗工整的文体。王勃在这篇序中,不仅兼顾了形式与内容,而且文章风格独特,呈现出魏晋风骨。
其中,运用典故是王勃的独到之处。一些典故明明白白地出现在文中,如“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而另一些则是暗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暗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王勃通过对典故的正用、反用、明用、暗用,展现了自己的博学才华。
二、《滕王阁序》的“真正妙处”
王勃的这篇序文,不仅仅是一篇单纯的风景描写,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描绘。其中最有现场感的部分,是对在场宾客的赞美,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
不仅如此,王勃在文中多次提到古代怀才不遇的文人,引发了在座宾客的共鸣。这样的写法,使得《滕王阁序》在现场就激发了强烈的共鸣,让在场的宾客主动传播这篇文章。
王勃的这篇序文,语言优美如诗,主旨多元,既表达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又抒发了雄心壮志。这样的文章经得起咀嚼,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感受。
而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王勃准确地把握了读者或听众的心理。他明白文章是给人看的,所以在写景的同时也不忘写人,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文章不仅文采斐然,更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的文采、用典和音韵之美,更在于它的感染力和传播力。王勃以独特的行文风格和高超的笔墨技巧,成功地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距离,使文章具有了惊人的感染力。这篇序文不仅是骈文史上的巅峰之作,更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