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多数北方城市,例如青岛,野生的食肉目动物极为罕见。偶尔能遇到黄鼠狼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快速穿梭,但往往在你掏出手机想要拍照时,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图① 黄鼬)
黄鼠狼,也被称为黄鼬(Mustela sibirica),是食肉目鼬科鼬属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成员之一。除了“黄鼠狼给鸡拜年”这种常见的,很多人还将其视为有一定“法力”的“”。“”之名实则是一种误解。民间的“”指的是一位名叫黄初平的道士,并非黄鼠狼成精。将黄鼬神化或妖魔化的观念主要以北方人为甚,特别是东北地区,这可能是受到萨满教的影响。相比之下,南方对此并无特殊观念。
(图② 过街的黄鼬)
我的童年与黄鼬颇有渊源。记得在学龄前,我曾在老家的狭窄灶间遇到一只小黄鼬,我们彼此都被吓得不知所措。幸运的是,我父亲迅速反应,一掌将黄鼬拍死。在我初中时期,精心饲养的长毛兔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被咬伤,兔子和笼子上都留下了的毛发,我怀疑是黄鼠狼所为。
黄鼬偷鸡摸兔只是偶尔发生的行为,它们真正喜爱的是捕捉老鼠。黄鼬对付褐家鼠的手段比家猫还要高明。鼬属的很多种类都以鼠类为主要食物。黄鼬身体敏捷,拥有灵敏的嗅觉和听觉,能够轻易追踪鼠迹、出入鼠洞,甚至能灭掉整窝老鼠。黄鼬还具备化学武器级的防御手段,其臭腺物对老鼠有明显的镇静效果,能大幅降低其活动能力。
(图③ 国产鼬属)
我国共有鼬科9属,包括貂属、貂熊属、鼬属、虎鼬属、鼬獾属、狗獾属、猪獾属、水獭属和小爪水獭属,共计20余种。在鼬属中,有艾鼬、黄鼬、香鼬、纹鼬、黄腹鼬、白鼬和伶鼬共7种。艾鼬体型最大,而伶鼬体型最小。黄鼬分布最为广泛,是唯一一种能与人类共享生存环境的鼬类。其他6种在城市中较为罕见。
(图④ 艾鼬)(图⑤ 纹鼬)
要分辨这7种鼬属动物并不难。首先识别艾鼬,其体型大于黄鼬,毛色独特,最显著的特征是长有一张类似浣熊的面孔!纹鼬与黄鼬体型相近,上体红棕、腹部,背部有一道独特的奶油色条纹。
(图⑥ 黄腹鼬)(图⑦ 香鼬)(图⑧ 黄鼬)
接下来是黄腹鼬、香鼬和黄鼬。黄腹鼬的背部棕褐色,腹部明,尾巴长而略粗;香鼬的夏季和冬季毛色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尾巴的细长和纯色来识别;黄鼬则表现为棕黄或橙,尾巴长而蓬松,最显著的特征是面部黑色。
(图⑨ 伶鼬夏季形态)(图⑩ 伶鼬冬季形态)(图11 白鼬夏季形态)(图12 白鼬冬季形态)
最后两种是可爱的小伶鼬和白鼬。它们的外貌极为相似,都有冬夏两套毛色。冬季均为白色,夏季背面深色、腹面白色。区别在于尾巴:伶鼬的尾巴较短、颜色单一;白鼬的尾巴略长,末端始终是黑色。
(图13 蒙眼貂)国内还有一种常被误称为“貂”的鼬属动物——林鼬(的驯化品种),被视为新兴宠物之一。由于其常被误与黄鼠狼相提并论而显得有失身份,因此通常被称为雪貂或蒙眼貂。这种宠物性格活泼亲近人,毛色变化丰富,有兴趣的人可以尝试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