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现今的素质教育不再仅依赖成绩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成果,但家长们对孩子取得优异成绩,以及进入优秀学校的期望从未改变。家长们梦想孩子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拥有卓越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现实是家长们不断催促孩子学习,但孩子的成绩可能仍不尽如人意,付出努力却收获甚微。如何让孩子成为学霸呢?家长们苦寻答案。幸运的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已给出了指引。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他通过撰写《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强调了习惯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要让孩子成为学霸,需要培养他们以下三个学习习惯,其中第二个习惯尤为重要。
培养孩子预习和复习功课的习惯。
会预习的孩子做事更有准备性,会复习的孩子则能归纳和总结知识。观察发现,班级里成绩优秀的孩子普遍都养成了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许多高考状元或学霸在分享经验时都提到,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并不容易,需要长期坚持。
父母需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开始帮助他们培养这一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了解课程中的难点,课上便能更高效地学习知识。课后复习,回顾学习重点,巩固所学。值得注意的是,务必让孩子学会整理错题本,通过错题本更有效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
专注是指孩子在一件事情上能持续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具有专注力的孩子才有成为学霸的潜力。有些孩子在看书学习时容易分心,父母往往会因此责骂孩子不认真。
其实,这种情况可能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专注习惯,他们的专注能力不够,无法在同一件事上保持太久。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应强行要求孩子坐下来学习,而是应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
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广西某文科状元父亲在分享育儿经验时提到,女儿从小就爱阅读,这为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习惯的养成应尽早开始。在孩子学前阶段,就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来培养他们的语言和理解能力。研究表明,从小爱阅读的孩子相比不爱阅读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一位学霸妈妈在分享她的育儿观念时表示:“我对孩子的培养重点是帮助他们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当他们有了这些习惯,我就不必过分担心他们的学习了。”父母需要在孩子还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时,帮助他们养成习惯。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水平,从实际出发,不能拔苗助长;不要急于求成,追求短期效果;保持耐心,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想通过教育让孩子成为学霸,帮助他们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远比一味命令来得有效。帮助孩子们预习和复习、提升他们的专注力、让他们爱上学习和阅读。拥有这三个好习惯的孩子,也有可能成为学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