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之一是积极运动。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适量的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还能增强身体素质,降低死亡风险和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马冠生教授指出,运动不仅有助于平衡心理状态,缓解压力、抑郁和焦虑,还能改善认知、睡眠和生活质量。
根据世界卫生的定义,身体活动是指由骨骼肌肉产生的任何需要消耗能量的身体动作。这些动作包括职业性活动、交通出行、家务劳动和休闲时间的运动等。活动的强度则是指进行活动时所需费力的程度,可以通过代谢当量、心率或自我感知的疲劳程度来衡量。更高的活动强度意味着消耗更多的能量。
中等强度的活动包括快速步行、跳舞、休闲游泳、做家务等,而高强度活动则包括慢跑、健身操、重体力活动等。每种强度的活动都有其独特的能量消耗,要根据个质选择适当的活动强度。
那么,我们每天应该进行多少运动呢?马冠生教授指出,按每天的能量摄入量计算,身体活动应占的比例大约在 15-35%。这意味着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消耗约 240-360 千卡的能量。
实际上,《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无论年龄大小,都应每天进行身体活动。推荐每周至少进行五天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 150 分钟;每动行走至少 6000 步。这不仅是为了满足能量消耗的需求,更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除了日常活动和运动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运动,还包括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态。让我们共同迈向健康的生活吧!(记者刘潇潇 石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