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I II III IV V VI几级

序号 I II III IV V VI几级

当我们阅读攀登报告时,常常会看到攀登者对路线的难度进行了定级。例如,路人柳solo完成的阿妣峰攀路线“结业考核”定级为V/M4/AI2+/Rock5.9/Snow50/1100m;孙斌和李宗利完成的幺妹峰攀登路线“之路”定级为M4/AI3+/55度雪坡,1100米等。本文将您如何解读这些定级。

让我们来看一下阿妣峰攀登路线的“结业考核”定级。V表示这是一条需要多日攀登才能完成的路线;M4表示冰岩混合攀登的难度,意味着路线中有接近垂直的角度,需要一些干攀技巧;AI2+则代表60的冰壁,技术好的攀登者使用一只冰镐即可完成,此路线属于AI2级中较难的;Rock5.9表示路线中最难的部分是攀岩难度为5.9级;Snow50表示路线上的雪坡坡度为50;而1100m则是攀登路线的长度。

接下来是幺妹峰攀登路线的“之路”定级。AI3+表示整段绳距的冰坡都在80以上,冰况良好,可以找到不错的休息点,设置固定点和支点需要相当高的技巧。

峰的“加冕之路”攀登路线定级为TD, AI4, M4/5, 500+米长。其中TD表示这是一条非常困难的路线,需要高度技巧,涉及各种地形。

等级系统介绍如下:

约塞米蒂小数点系统(YDS)是根据攀岩时所需要的技巧高低来评估的。该系统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5级才是真正的攀岩。级数越高,难度越大。系统还使用罗马数字来表示攀登时间上的难度。

混合地形攀登分级是用来评估冰岩混合攀登的难度。根据攀登的性质、冰壁陡峭程度、确保点设置程度、休息点是否容易寻找等因素来评估。

攀冰难度分级是针对攀登路线的分级,主要分为7级,以WI来表示难度等级。如果是高海拔路线,则用AI来表示。

国际法文文字等级系统(IFAS)是针对高山攀岩攀冰所做的等级评估。从F到ED,难度逐渐增大,其中F代表容易的路线,而ED则代表极为困难的路线。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攀登路线的定级和等级系统。如果您对攀登运动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有关攀登的最新资讯和技巧。原创文章,禁止其他媒体抄袭和转载,保留一切。


序号 I II III IV V VI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