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年幼的时候,或许是家人的溺爱或是自我纵容,我的脾气颇为暴躁,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吵大闹,甚至满地打滚。
有一次,我正在发脾气,奶奶严肃地走过来,一字一句地警告我:“你再这样闹下去,就把你当作知了扔到树上。”
这句话真的让我了。
知了,我可是了解的。它们整日在树枝上放声高歌,无人问津。
记得院子里的大哥哥们,会用面筋捏在竹竿上,悄悄接近知了的栖息处。他们慢慢地举起竹竿,轻轻把面筋贴在知了的翅膀上。正在得意忘形地鸣叫的知了,察觉到不对劲时想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
知了在大哥哥们手中只剩下挣扎和无力喊叫的命运。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我开始思考,知了为什么会被捉?是因为它的了它的位置。那么被捉后,它的还有意义吗?答案是没有。
我自然不是傻子。于是,每当我想要发脾气的时候,那只知了的遭遇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提醒我要冷静克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脾气逐渐得到了改善。
我从一个爱说话的孩子逐渐转变为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无论是在清华的学习,研究所的工作,还是在德国进修的过程中,我都深刻体会到少说话、多思考的好处。在运动中少说话也让我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正如孔老夫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的体会是,无论身处何处,身边总有值得学习的对象。而知了,永远是我人生的导师。我对它充满怀念,更怀有深深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