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提升民众的智力水平,鲁迅先生曾主张推行汉字拼音化。虽然我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极端,但在当前的“减压减负”环境下,我却倾向于少用一些成语。成语背后的知识背景非常丰富,理解和运用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使用成语有些偷懒的嫌疑。例如,媒体人在描述某些后果时常常使用“不堪设想”,但他们是否真的深入思考过,后果真的有那么严重吗?如果不深入思考而轻易使用成语,似乎是在敷衍塞责,避重就轻。
今年四月,备受尊敬的郎教授的母亲不幸去世。尽管他很悲伤,但还是选择了接受现实,并且通过学习古文“刻舟求剑”来表达他的心情。这件事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和评论,这些评论的数量可能超过了历史上所有关于“刻舟求剑”的注释。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对成语的看法。文化中的成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它们似乎在古老的历史中沉睡,但只要有适当的时机,它们就会像新鲜出炉的词语一样鲜活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就像电影《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一样,成语们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时刻,展现出最生动、最鲜活的姿态。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让成语得以永葆青春活力。就像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经历困难和挫折,又怎能有所成就?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机遇和挑战,让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发光。“励志”、“治愈”的二舅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面对忧患和挑战,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