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丰市东海镇的郑观英,在清朝末年担任惠州府学台多年,深受当地人的尊敬。某日,他乘坐轿子巡视时,突然被一群百姓拦下。这些人纷纷质问郑观英,为何他们无法成为秀才。面对群众的质疑,郑观英决定以一出上联来解答他们的疑惑。他目光远眺,指着远处的一座塔,沉思片刻后道:“我出一个上联,谁能对出合适的下联,即可考虑成为秀才。”他大声吟出上联:“远望七层宝塔,八面六角四方。”
这个上联巧妙地嵌入了四个数字,挑战着在场所有人的智慧。一时间,人群中的学子们面露难色,无人能够对出合适的下联。看到这种情况,有人向郑观英发起挑战:“郑学台,您自己来对一对,让我们见识一下您的风采。”郑观英也被这个问题难住了,他没想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要求。
正当郑观英陷入沉思之际,他的随从灵机一动,倒出一杯水,单手托着放入轿内。这个举动引起了郑观英的注意。他先是有些不解,为何随从会用单手托茶,但随即恍然大悟,明白了随从的用意是在提醒他寻找灵感的来源。于是,他眼前一亮,迅速对出了下联:“近视一掌平阳,五指三长两短。”这个下联同样巧妙地嵌入了数字,且意境深远。
众人被这一出一对的妙对惊艳到,纷纷称赞郑观英的才华与智慧。这场意外的挑战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也让在场的人们感受到他对学问的热爱与尊重。这场对联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位富有智慧的学台。于是众人散去,各自感叹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