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唐代,的瓷器就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带到了地区,这条海路也被人们称为“海上陶瓷之路”。而真正在西方世界让瓷器大放异彩的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在东西方物质和审美的不断交流中,输出的瓷器在欧洲催生了一种艺术风格,被称为“风”,并彻底改变了全球的陶瓷制造业。
欧洲人对瓷器的痴迷,可能是从他们第一次看到这种具有独特光泽感的器物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虽然具体的时间点已经无从考证,但欧洲人对瓷器的追求从未停止。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逐渐成为了瓷器的主要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从带回了大量的瓷器,但也有许多瓷器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带回,留在了海底。
说到具体的瓷器种类,有一种被称为“克拉克瓷”的瓷器值得一提。这种瓷器在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回欧洲,因其独特的风格和装饰受到热烈追捧。当时欧洲对这种瓷器的需求极高,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其已经影响到了欧洲的陶瓷制造业。这种瓷器的出现,也标志着瓷器在欧洲市场的繁荣。
输出瓷器并非只有“外销瓷”这一种形式。由于输出渠道不仅包括贸易渠道,还有赏赐渠道,即皇帝将宫廷的瓷器赠予传教士或入贡使臣。郑宏认为将所有从出口的瓷器称为“外销瓷”并不准确,将它们统称为“输出瓷器”更为客观。这些瓷器中,广彩瓷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是唯一一种由外销催生出的瓷器品类,可以说是商业贸易的产物,从一开始就是服务于外国人的。
广彩瓷器以其丰富的色彩和满器纹饰著称,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极强。虽然许多文献都将广彩的发端指向康熙年间,但其真正的兴起却在雍正、乾隆年间。当时广州是外销瓷的集散地,广彩瓷器是广州商人根据外商需求进行二次加工的产品。这种瓷器的生产方式和艺术风格都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诞生的。尽管广彩在外销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景德镇仍然是所有外销瓷中的主体生产地。
欧洲人对瓷器的热爱不仅仅满足于进口,他们一直在探索瓷器的制作奥秘。他们试图模仿的瓷器制作技术,虽然始终未能完全复制出瓷器的神韵,但这种探索过程也体现了他们对瓷器的深深热爱和追求。最终,德国人成功研发出了真正的硬质瓷,开启了欧洲本土瓷器制造的新时代。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外销瓷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销往欧洲的这些器物上,它们在西方催生了一种自成体系的艺术风格——“风”。这种风格不仅仅体现在瓷器上,还影响了建筑样式、室内装潢等方面,成为了一种风尚和审美风格。同时明清的外销瓷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承载着东西方贸易的繁荣与互动这也正是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