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联网信息中心《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的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7930万,其中一部分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针对这一现象,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农村留守人口研究”团队多年来持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
一、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背后的原因
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的现象并非简单的问题,背后涉及到城乡社会巨变带来的留守儿童精神体验的变化。研究团队发现,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自由意志的压抑感以及村庄生活无聊的体验是促使他们产生生活无意义感的原因。而手机行业的过度生产和传统娱乐活动的缺乏也使得电子游戏成为留守儿童暂时逃离生活无意义感的唯一选择。
二、游戏的吸引力何在?
游戏工业的捕获留守儿童的关键在于游戏的“平等”和“区分”。游戏的门槛相对较低,保证了大量留守儿童的进入。游戏中的竞争公平性让留守儿童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游戏通过提供声望排序和会员服务等手段,强化了“男女有别”,并为留守儿童塑造所谓的“个性”。这种“个性”既是游戏程序所塑造的,也是留守儿童主动寻求快乐和释放成就感的体现。
三、游戏的侵蚀与现实生活的改变
虚拟游戏正在一点点侵蚀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改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方式。一些留守儿童虽然可以意识到游戏的危害,但仍然选择投入游戏,因为他们觉得除了游戏之外没有其他可做的事情。研究团队认为,尽管留守儿童可以感受到游戏的危害,但在巨大的生活无意义感面前,他们选择了用电子游戏填补生活世界的意义。
四、问题的解决与未来展望
面对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应加强对游戏产业的监管,限制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游戏内容和市场推广。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娱乐观念。农村社区也应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设施和服务,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
我们也需要关注留守儿童背后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和关爱服务。还应鼓励和支持游戏产业开发更多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游戏内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在这场游戏产值的狂欢中,我们需要将留守儿童的成长置于重要位置,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长、社区和游戏产业共同努力解决。我们希望通过加强监管、提供替代娱乐活动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的措施,帮助留守儿童远离游戏成瘾,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