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人一直依赖井水作为饮用水来源,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中后期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普遍存在的井水饮用方式,为何逐渐不再适合直接饮用呢?它又是如何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舞台的呢?
自古以来,打井取水是我国农村居民供水的主要方式。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表现形式,源源不断地涌出,供人们灌溉农田和直接饮用。随着时代的变迁,自来水管的普及使得农村逐渐告别了依赖井水的历史。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开垦耕种的实践,这离不开水利建设和调配。在缺水地区,利用井水成为一种主要的出路。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公用的大井,供应饮用水和灌溉庄稼。甚至富裕的地主还会在家中打私家井供家人饮用。
直到上世纪初,直接饮用井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当时,村民身体健康,对喝井水并不在意。井水的来源是浅层地下水,实际上是经过过滤渗透的河川山泉,水质清洁无污染。喝井水也成为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厂排放废水污染了环境。工业污水直接渗入地下,导致许多地区的井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饮用这些井水可能导致肠胃疾病。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农业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化肥农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进而影响到地下水源。当时人们不了解化肥农的危害,饮用受污染的井水甚至导致多起中毒事件。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化学品和农被排放到环境中。人们对饮用水卫生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少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井水了。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管网的覆盖,自来水供应逐渐取代原本的井水供应。如今,一些地区出现地下水超采导致的资源枯竭问题,使得依赖井水变得更加困难。
实际上,江河湖泊的水质受到周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地下水质污染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再适合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相比之下,自来水厂经过多道过滤和消毒程序,确保达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依赖自来水,消费者无需像祖先那样打井勘探,也不必担心水质安全问题。
自来水的普及也得益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支付能力的增强。对于安全、方便、即开即喝的自来水,现代人当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作为数千年来人生活饮用的主要水源,井水现在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在农村地区仍有少数人喝井水,但这已不再是一种主流选择。我们依赖自来水这种城市化的集中供水方式,主要是因为其安全性、卫生性和便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