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关于如何写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其实,写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它就是普通人记录生活的方式。别觉得难,只要你持之以恒地练习,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许多所谓的写作方法书籍往往过于复杂,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小窍门就足够了。
要学会随时随地记录灵感。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备忘录,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比如早餐摊老板的对话、地铁上听到的歌曲、楼下阿婆的闲聊等,这些生活中的零碎片段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初学者可以通过模仿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找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尝试模仿他的写作风格。例如,汪曾祺描写菜市场的笔法,你可以用来描写自己楼下的摊位。模仿不是照抄,而是学习如何将普通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坚持每天写点东西。无论多少字,都要动笔写一写。这样做能够激发你的灵感,锻炼你的写作能力。记得,写着写着总会有好的点子冒出来。
写细节时要具体而生动。不要只写人物笑了,要描写她笑的时候眼角的皱纹如何挤在一起,牙龈是如何露出来的。写景时不要只说花开了,要描绘花瓣边缘的焦边是否是阳光晒出来的。这样的细节描写能够让读者有更深刻的感受。
表达情感时要避免空洞的情绪宣泄。要想表达开心,可以描写自己跳起来撞门框还笑的样子;难受时,可以写眼泪流进面汤里,感受到的咸涩滋味。具体场景比空洞的“我很伤心”更有感染力。
写作之前可以列一个提纲,这对于写长篇文章尤其重要。比如写故乡的秋天,可以分为村口稻田、晒谷场、晚上萤火虫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化出几个细节。这样写起来不会散乱无章。
当写作遇到瓶颈时,不要硬憋,可以尝试换个方法。比如站起身看看窗外,或者跳过写后面的部分。有时候灵感就是在不经意间冒出来的。
改稿时要狠下心来,删除啰嗦的句子,替换成更具体的词汇。完成初稿后,先放下两天再回头看,这样更容易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会用感官去写作。不仅仅是视觉,还包括听觉、嗅觉等。比如写秋天时,可以描写踩落叶的沙沙声,闻烤红薯混合桂花香的气味。这样的描写会让作品更加生动立体。
在写作时,可以尝试拼故事人物。将不同人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塑造出更的人物形象。比如写小区里的张姨,可以融合菜市场老板的大嗓门、楼上阿姨的腌菜技巧以及新闻中的志愿者事迹。
在写陌生人的故事时,可以代入自己的情感经历。即使你没有经历过留守儿童的生活,但回忆自己等父母回家的心情,就能够体会那种期待和失落的感觉。
再次强调随时记录的重要性。随身带小本子或者手机,看见什么就记什么。这些碎片化的素材可以在日后成为文章的灵感来源。
给情绪分类存档也是一个好方法。比如紧张时脚趾蜷缩在鞋里的感觉,尴尬时耳朵发烫的感觉等,这些都可以在写小说时直接调用,比简单地写“我害怕”更加具体生动。
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写作。比如等公交、坐地铁的时候,就可以写上几句。这些片段积累起来,就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关于定小目标的重要性。不要想着一天就能写出长篇小说,可以先从短文开始练习。比如每天写一百字的微故事,积累一百天后就能轻松写出千字文。
写作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只要我们热爱写作,坚持练习,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作品。记住,每天写点什么,坚持最重要。写作这件事儿就这样简单又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