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端午节起源时是一个防疫的节日,后来与屈原投江、伍子胥殉国等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悲壮的故事背后蕴哀思之情,因此用“快乐”来祝福似乎并不够庄重。而“安康”一词,既表达了对先人的缅怀,也寄托了祈求平安顺遂的愿景。
农历五月被古人视为“毒月”,端午时节,天气,易于滋生蚊虫和病菌,疾病易于流行。特别是五月初五这一天,被视为“毒月”中的“毒日”。人们通过一系列习俗如挂艾草、佩戴香囊、饮雄黄酒等来驱邪避毒,祈求平安健康。使用“安康”作为端午节祝福语更能贴近节日的本意。
端午节习俗丰富多彩,以下这些活动你参与过哪些呢?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代表性美食,以粽叶包裹糯米、红枣、豆沙、肉类等食材蒸煮而成。据传,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吃他的身体,就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来逐渐演变成包粽子的习俗。
饮雄黄酒:雄黄浸泡在酒中制成雄黄酒,人们在端午节时饮用或涂抹在身上,认为可以驱邪解毒,防治毒虫叮咬。
赛龙舟:最初是为了打捞屈原的遗体,后来演变为一项具有竞技性和观赏性的民俗活动。在江河湖海上,装饰成龙形的船只伴随着锣鼓声竞渡争先。在佛山等地,赛龙舟活动热闹非凡,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赏。
祭祀屈原:在屈原故里等地,端午节时会举行祭祀仪式,设坛祭拜、诵读祭文等,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
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门口挂起艾草和菖蒲,它们的特殊香气可以驱虫辟邪、预防疾病。
挂钟馗像:部分地区有挂钟馗像的习惯,钟馗被视为中间驱鬼辟邪之神,人们借此保佑家庭平安。
佩香囊:香囊内装有朱砂、雄黄、香等,用五色丝线缠成或用碎布做成,佩戴在身上有驱虫避瘟、提神醒脑和装饰美观的作用。
系五色丝线: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上系上五彩绳,寓意驱邪纳吉、保佑平安。等到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时剪断扔掉,象征着霉运随水而去。
放风筝和斗草:在一些城市,端午节放风筝和斗草也是传统习俗。放风筝可以“放晦气”,祈求消灾、吉祥如意;而斗草则是一种古代游戏,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形式,参与者多为女子和儿童。
端午节即将到来,你打算如何庆祝呢?在此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