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温暖的微风轻轻拂过,小暑节气悄然而至。7月7日,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标志着夏季的进一步深入。
尽管名为“小暑”,但这一时节的炎热程度却不容忽视。“暑”即炎热之意,小暑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达到极致。紧接着的大暑,则代表着炎热的顶峰。
事实上,小暑和大暑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民间常常将二者并重。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后不久,我们将迎来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温度高、湿度大,闷热难耐。
小暑时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天气炎热、雷暴增多。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渐缩短,但由于太阳直射点仍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持续上升。南方地区的小暑时节平均气温约为26℃。
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由于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三候鹰始鸷,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在小暑节气中,民间有着丰富的习俗。其中,“食新”是我国南方民间传统的习俗之一,人们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与邻居乡亲分享,同时祭祀祖先,表达丰收的祈愿。而在北方地区,有着“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开胃解馋的传统习俗。
除了习俗之外,小暑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雨热同期的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节。虽然小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却是有利的。因此在这个时节我们要好好利用自然条件来耕作和养殖为接下来的丰收做好准备。
“小暑大暑,热得难分难解”。它们在热度上各有千秋,大暑可能更擅长持,而小暑则在爆发力方面更胜一筹。但无论哪个节气,我们都要做好防暑降准备迎接这个炎热的夏季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