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北京消息,知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因其《清华园日记》而受到广泛关注。这位曾经给人以高冷印象的学者,在日记中展现出了真实、有烟火气的一面。
季羡林于2009年去世,但他的影响力并未消失。十年后,他的学生梁志刚与胡光利合著的《季羡林全传》问世。回忆起老师,梁志刚表示,季羡林不仅是一位难得的学者,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人。
季羡林在学术领域有着卓越成就,他的著作包括《东方文学史》和《大唐西域记校注》等,并且精通多种语言。他在生活中却十分低调,生前曾三次拒绝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他对自己的评价一直很客观,甚至有些偏低。
梁志刚分享了一些季羡林生活中的小故事。季羡林虽然受人敬仰,但他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性格有一定影响。从小离开家,跟着叔父读书的生活让季羡林的性格有些谨小慎微。尽管如此,他对自己的学生非常亲近。有一次,梁志刚买了荔枝和芒果送给老师,虽然季羡林对这两种水果过敏,但他还是坚持吃一点,并叫保姆分给大家。
季羡林爱猫的故事也广为人知。他的家中曾经养过五六只猫,他会弯着腰清理猫屎,对猫的关爱可见一斑。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展示了季羡林真实的一面。
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出版后,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他可爱的一面。日记中记录了他的生活琐事、抱怨、负能量与小脆弱,让人们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实一面。梁志刚表示,老师希望告诉大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并非圣人。
在梁志刚即将退休时,季羡林问他想干什么。梁志刚提出了编书和写传记的想法,并得到老师的支持。经过数年的努力,《季羡林全传》终于出版。梁志刚表示,季羡林是他的精神家园和标杆。在遇到问题时,他仍会思考如果是季羡林会怎样处理。季羡林的优秀品质之一就是他所说的“一个人想做点事,需要良知和良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