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靠什么发出声音

蛐蛐靠什么发出声音

蟋蟀与蛐蛐:昆虫中的特殊

蟋蟀是我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尤其在农村夏日的夜里,它们的“啾啾”是夜晚的常态。蟋蟀是一个大家族,属于直翅目剑尾亚目蟋蟀科,全球范围内有900多种不同的种类。事实上,这些昆虫早在1.4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已存在。

这类植食性昆虫通常昼伏夜出,白天潜地下的之中,夜晚则出来觅食和寻找配偶。蟋蟀的鸣叫是翅膀摩擦产生的声音,只有雄性可以发出,这是它们吸引异性的独特方式。

有趣的是,蟋蟀的不仅仅用于求偶,在人类世界中还有其他的用途。早在1890年,物理学家埃米尔多贝尔就发现了蟋蟀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统计蟋蟀晚上的频率,找出了一个预测温度的公式。

立秋前后是蟋蟀鸣叫的季节,此时的夜间温度适合蟋蟀活动。它们因为掘土而居,并以植物的根系、茎叶和种子为主食,所以被视为农业害虫。蟋蟀性格孤僻,通常单独活动,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

蛐蛐与蟋蟀有所不同。虽然蛐蛐也是蟋蟀的一种俗称,但通常特指那些适合打斗的蟋蟀。这些蛐蛐可以称为“战斗蟀”,它们通常属于斗蟋属。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有斗蟋和长颚斗蟋。

斗蟋分布广泛,南北方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通常栖息在田边、路旁、草坪的土堆、杂草、石块下以及各种缝隙中。从外观上看,斗蟋体色以黑褐色为主,头大且圆,具有极高的性,因此又有“国虫”之称。

长颚斗蟋则比斗蟋小一些,平均体长在1.1厘米左右。它们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省份,如江苏、江西、福建等。长颚斗蟋的上颚非常发达,不仅是进食的工具,也是打架的利器。在大型的斗蟋比赛中,长颚斗蟋由于其强烈的攻击性,通常被禁止参赛。

从广义上说,蛐蛐就是蟋蟀。但狭义地说,蛐蛐特指那些适合打斗的蟋蟀种类。严格意义上说,蛐蛐是斗蟋属多个种类的统称,而蟋蟀则是包括斗蟋在内的九百多种昆虫的统称。昆虫世界的奥秘无穷尽。


蛐蛐靠什么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