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林七贤》这一团体虽然广为人知,但能够准确说出其所有成员名字的人并不多。更为人们忽略的是,他们究竟是如何展现“贤”的独特气质。据《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居住在山阳,与阮籍、山涛等人交往密切,共同追求竹林之游,这便是人们所称的”竹林七贤”。
我对阮籍的了解,源于年少时背诵的《滕王阁序》。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其文学成就和社会地位,更多的是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司马昭欲与阮籍联姻,但阮籍为了避开这门亲事,连续60天沉醉于酒中,让提亲者无法开口,最终司马昭无奈放弃。他的独特行为,如青眼加白,对喜欢的人用青眼相待,不喜欢的则给予白眼,产生了“青眼有加”的成语。他的行为和态度展现了他的独特个性,令人印象深刻。
在竹林七贤中,嵇康可说是精神较为正常的一位。他学识渊博,尤其对老庄学说有深入研究。他娶长乐亭主为妻后隐居不仕,热爱玄学和养生之道,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支柱。虽然他热爱打铁,也许是想为冶炼事业做出贡献,但他的主要文化遗产是他的《广陵散》。
刘伶的知名度源自他的酒瘾。他如命般痴迷于酒,常常带着酒坐在鹿车上,让人扛着锹跟随。他的行为有时十分放纵,甚至脱掉衣服赤身呆在屋里。尽管特使曾征召他入朝为官,但他拒绝并以醉酒和裸奔的方式巧妙地回应了特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山涛、向秀、阮咸和王戎等人相对较为平常。山涛一生为官清廉自守。向秀对《庄子》有很深的研究。而王戎则是个理财高手,同时也有吝啬的一面。虽然他们在某些方面与阮籍和嵇康存在差异,但他们共同构成了竹林七贤的一部分。
阮咸擅长弹奏琵琶,他的乐器“阮”也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竹林七贤中的每个人各有特色,虽然他们的性格并不完全相同,但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他们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对待社会的态度和方式与一般人不同,让人好奇他们如何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平衡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责任感。他们选择长居竹林、拒绝为官、追求玄学和养生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并不完全相符。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好奇他们是如何展现“贤”的独特气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