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大师方成创作了一则颇具趣味的寓言,名为《蚂蚁绊大象》。故事梗概如下:
在一片沙草丛中,一只微小的蚂蚁远远目睹了一头巨象朝它走来。机敏的蚂蚁选择藏匿于土中,仅露出一段腿来试探。恰巧被路过的兔子看到,询问蚂蚁的异样举动。蚂蚁故作神秘地表示:“嘘,别出声,看我把那头大象绊倒!”
次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头巨象也模仿起了蚂蚁,将自己埋在土里,仅露出一腿。这情状让兔子感到非常好奇,询问其缘故。巨象眼中泛起泪光,委屈地撇了撇嘴:“昨日的蚂蚁企图绊倒我的兄弟,使其变成了‘植物象’。我决心为兄弟复仇,今天若不绊倒那蚂蚁,至少也要让它精神。”
这则寓言中的蚂蚁,其行为颇为引人发笑。它异想天开地想绊倒一巨象,显然是不自量力。而那头大象,虽然看似更为风趣,竟然也相信了蚂蚁的计谋,企图以同样的方式为兄弟复仇。尽管找错了对象,却令故事更加妙趣横生,为人们提供了双倍的笑料。
同样令人捧腹的还有寓言家的创作才能。《狗与驴》的寓言同样充满了幽默元素:
一户人家中养了一只小狗和一头小毛驴。每当主人回家时,小狗总是欢快地迎上前去,亲热地摇尾巴和叫唤。主人也总是高兴地抚摸它,小狗还会温柔地舔主人的脸。而一旁的小毛驴看着这一切,心里总是酸溜溜的。它认为自己努力工作却不受待见,反而那什么也不干的小狗却备受宠爱。于是,小毛驴决定模仿小狗,也想与主人亲近。
于是,它焦急地等待着主人的归来,一心想抢在小狗前面迎上去。终于,主人回家了。小毛驴抢先迎了上去,一边把蹄子搭在主人肩上,一边试图伸出大舌头主人的脸。然而结果却是主人又惊又怒,以为小毛驴发疯了,将其推开并狠狠地责罚了一顿。
受了重罚的小毛驴委屈地躺在地上,眼巴巴地看着小狗与主人亲热。它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受到这样的待遇。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则寓言中的行为都未能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的,无论其作用多大,都无法改变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影响。我们不能脱离实际去谈论意识的能动作用。
寓言虽带有讽刺意味,但却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大象模仿蚂蚁的行为,虽属盲目之举,但更多是寓言家的幽默手法,为的是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事实上,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深刻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我们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盲目行为。彻底的唯物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制定相应策略和举措。
这样看来,“欲加之,何患无词”这种心态不仅不适用于大自然中的生物相处之道,更不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种种行为之中。让我们在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