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把西游记归为什么

2025-05-0105:59:10常识分享0

昨夜,一位初中生正在撰写《西游记》的读后感,他的观点聚焦于孙悟空的骄傲自大和惹事生非。乍一看,孙悟空的行为确实如此。这猴子时而闹天宫,时而闯龙宫,甚至还跑到阴曹地府乱勾生死簿……如此种种,谁又能否认孙悟空是个惹事生非的调皮鬼呢?

当我们谈及古今小说的典范时,没有一个形象能超越孙悟空的知名度。他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西游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孙悟空的典型意义又是什么呢?许多读者可能未曾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

如果只是将《西游记》视为一部轻浮的游戏之作,那么是无法领略其深意的,更无法认识到孙悟空的审美价值。胡适与鲁迅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存在对《西游记》思想价值的贬低,对读者的阅读也存在一定的误导。但实际上,许多读者确实误解了这部作品。

孙悟空敢于闹天宫,实际上是对的反抗。而后,他保护唐僧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惩恶扬善。遇到不平之事,他总会挺身而出。那些妖魔鬼怪,大多数是天庭神仙的宠物,他们背后的往往是——天子的象征。而这些妖魔鬼怪其实代表着危害民间的污吏。

胡适和鲁迅的“游戏说”确实误导了读者,但我们不禁好奇,他们为什么要忽视《西游记》的深刻内涵呢?这或许是个难以解开的谜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