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八卦中乾坤定位南北,离坎方位东西。乾代表天,位于南方;坤代表地,位于北方;离象征太阳,位于东方;坎象征月亮,位于西方。
随着演变,后天八卦中离坎依然主导南北方向,其中离代表火与太阳,位于南方;坎代表水,位于北方。乾虽仍为天,但其位置移至西北;坤依然为地,位置在西南。
先天与后天八卦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南北方位所对应的卦象有所不同。
通过乾坤定位南北,我们可以理解天地对南北的影响。在北半球,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太阳始终偏南,对于古人而言,太阳是他们理解天的重要来源。无论冬夏,太阳始终在南方,于是天在南。
与此相对,地自然位于北方。
后天八卦中,离坎分别代表日月,而日月的运动轨迹是西落,因此离位于东方,坎位于西方。而南方为何是离卦、火象?这是因为离也代表太阳,与先天的乾卦(代表太阳)在南方的逻辑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先天的乾卦同时代表天和太阳,而后天的乾卦仅代表天,太阳则由离卦来代表。
后天八卦以北极星和太阳为参照,将天的意象与太阳分开。那么,为何北方会用坎卦、水象来表示呢?这是因为北极星作为天极、不动的中心,与南方的太阳形成对比。古代的星象图都是以北极星为中心,因此将北方定位为坎卦和水象是合理的。
在道家的观念中,太一即是道的代名词。“太一”这个词与“水”有深厚的关系。在一篇战国中期的文献《太一生水》中,阐述了太一与水的紧密联系。《尚书大传五行传》也提到“天一生水”,进一步强调了天与水的关联。在易占中,后天八卦的方位更受重视,因为它以离火太阳为南、坎水北极为北的定位更贴近地球的实际方位。这种方位的设定符合人们对宇宙的认知转变,从最初的太阳崇拜逐渐转向北极星崇拜。
先天八卦以天地定南北,特别是将天的意象等同于太阳;而后天八卦则以北极星和太阳为参照点,将天与太阳分别由乾卦和离卦代表。这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认知的演变和对方位的设定依据。有趣的是,青铜器上的天极神符形的出现与消失与周代王室地位的兴衰似乎存在某种关联。关于天倾西北的谜团以及古代的天极崇拜与太阳崇拜的交织关系等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