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纤维化:中医角度的解读与治疗策略
肺纤维化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肺间质性疾病的共同结局,中医将其归类为“肺痹”和“肺痿”。在不同的发病阶段,其病理机制呈现出复杂性,但气虚血瘀是贯穿整个病程的核心。
一、肺纤维化的中医解读
从中医角度看,肺纤维化可归于“肺痹”“肺痿”范畴。在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炎性渗出,与“肺痹”相似,气血痰相互纠结,网络受阻,血液瘀滞。而在中晚期,大量纤维增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成为主导,了肺泡的正常结构,导致肺功能不可逆消失,这与“肺痿”中的肺叶枯萎、肺功能衰退相似。
二、气虚:肺纤维化的关键病理因素
《难经八难》中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气虚则百病丛生”。肺作为主导气的器官,对于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无论是由于先天不足、久病伤气、年老体衰还是外感因素,导致的肺气亏虚都会影响肺的宣降功能,使得血行不畅,津液气化失调,最终引发痰凝瘀血痹肺。
三、血瘀:肺纤维化的重要病理因素
肺主气并推动血液运行。当肺气虚弱时,无法有效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行迟缓,形成瘀血。久病致虚,气虚血瘀,因此血瘀是肺纤维化病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
四、治疗策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针对气虚和血瘀这两个关键病理因素,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成为治疗肺纤维化的基本方法。阳气具有温煦、宣发、推动的作用,温阳益气不仅可以针对气虚的发病原因进行治疗,还可以促进瘀血、痰浊等病理因素的消散。在物治疗上,黄芪、淫羊藿、仙茅、川芎、赤芍等物被常用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五、参考文章
田丽、刘学、从气虚血瘀角度探讨肺纤维化的治疗,其研究成果发表在《长春中医大学学报》上。
六、互动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