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语文病句的类型
1. 成分残缺: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导致意思表达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缺乏主语,意思不明确。
2. 用词不当:由于词义理解不清,容易用错词语,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使用不当,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应用不当。
3. 词语搭配不当: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导致病句。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搭配不当。
还有前后矛盾、词序颠倒、重复罗嗦、概念不清、不合逻辑不合事理、指代不明等类型的病句。
1. 一读:通读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2.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根据所学过的常见病因,帮助查找病症。
3. 三改: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误的地方改正。
1. 删除号:用于删除字、词、短语或长句。
2. 恢复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
3. 对调号:用于相邻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 改正号:用于改正错误文字或符号。
5. 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 重点号:用于标注重点词汇或句子。
7. 提示号:用于标注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 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 起段号:表示另起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