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卫健委决定推进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的临床营养科医生王娇梳理了日常减重饮食的基本原则。以下是根据王娇医生的内容整理的相关膳食建议:
在主食选择上,推荐食用蒸煮方式的粗细搭配的杂粮饭和杂粮面,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不仅能增强饱腹感,还有助于稳定血糖。相比之下,精白米面、粉丝和年糕等由于膳食纤维含量较低,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因此应适量控制。对于油炸的主食如油条和炸薯条等,由于其热量高且营养价值较低,建议尽量少吃。
在蔬菜方面,建议多样化选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叶菜类、瓜茄类、鲜豆类等蔬菜,如白菜、花菜、西红柿等。对于经过高油、盐、糖烹饪和加工的蔬菜,如炸藕夹和油焖茄子等,则应尽量避免。
对于水果,需要注意其含糖量。像冬枣、榴莲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在食用时需要适量控制。水果罐头和果脯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大量糖分和添加剂,不宜过多食用。
在肉类选择上,王娇医生建议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里脊肉和禽肉肉等,它们富含蛋白质且脂肪较少。相比之下,牛排和带皮的鸡鸭肉等脂肪含量较高,应适量控制。对于肥肉和高脂烹饪的肉类,如油炸鸡块和盐焗鸡等,则应尽量避免。
在水产方面,清蒸鱼和水煮虾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益,建议多吃。经过多油、盐、糖烹饪的水产如煎带鱼和糖醋鱼等,热量增加,需要适量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和腌制的水产类食品不宜多食。
在饮料方面,首选白水或淡茶水。无糖的鲜榨果汁虽然有一定的营养,但由于含糖量较高,需要适量饮用。含糖饮料和加植脂末或糖的奶茶热量较高,应尽量减少饮用。
王娇医生强调,日常饮食应注重多样性、均衡性。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减少油、盐、糖的使用量,降低高热量、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这样不仅能有效控制体重,还能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