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来临,各类瓜果纷纷上市。除了西瓜和甜瓜之外,丝瓜、葫芦瓜和苦瓜也纷纷成为了人们的选择。
在诸多瓜果之中,有一种口感,清爽可口的瓜引起了广大食客的注意。它不仅拥有众多的忠实粉丝,还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的关注。人们会用它来制作各种美食,如切片搭配蒜干辣子炝炒,或是擦丝与鸡蛋、面粉、葱花制作塌饼,还可以切块与蛏子、河虾一同烹饪。
这种瓜就是我们夏季餐桌上常见的瓠瓜,也被称为蒲瓜或葫芦瓜。尽管它比西葫芦更甜,且在《诗经》和《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但在食用时仍需谨慎。
瓠瓜是人早在古代就食用的瓜类。《诗经》中就有关于瓠瓜的记载。瓠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胶,水分含量高达95%,口感鲜嫩略带甜味。它可以去皮后凉拌、制作塌饼、清炒或煲汤,是夏季常见的蔬菜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老瓠瓜还可以作为容器使用,就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中的瓢。这种人们常吃的瓜类也有可能会有毒。
一般情况下,瓠瓜是没有毒的。在不利生长条件下,瓠瓜会产生苦味的葫芦素作为防御手段,以避免病虫害等。葫芦素有很多亚型,其中葫芦素b的毒性较强。食用后半小时就可能出现头昏、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脏器受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避免吃瓜中毒呢?苦瓠瓜和普通瓠瓜在表面没有明显区别,只能通过品尝来鉴别。做菜前可以先用舌尖舔一下瓜肉,如果有苦味则应立即丢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同属葫芦科植物,但苦瓠瓜与苦瓜不同。苦瓜的苦味来自瓜苦叶素和野黄瓜汁酶,适当食用对有益。而苦瓠瓜的葫芦素不仅不能清火去热,而且毒性稳定,不会因为烹煮而被。
如果烹饪后发现苦味,接触过的菜刀、砧板、筷子、锅具等都必须清洗干净。如果不幸误食中毒,可以多喝牛奶和开水以促进代谢。症状未减轻的情况下,应立即就医治疗。
在此也要提醒大家,对于葫芦科植物,如瓠瓜、丝瓜、黄瓜等,一旦出现不正常的苦味,无论是购买的还是自己种植的,都一定不要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