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教科书P5至P6的例2,完成P6的“做一做”环节以及P7的“练习二”第1至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概括乘法和除法意义的过程,深刻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并熟练掌握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计算。
2.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3.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领略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用于展示教学案例和题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花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寓意。今天,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展示教科书P5例2的主题图)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师:非常好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1. 乘法的意义
师:你们能解答这个问题吗?(展示教科书P5例2(1)的题目)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然后汇报交流,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解题过程。
师:4个3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也就是34。乘法是一种简便的运算方式,用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 除法的意义
师: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除法实际上是乘法的逆运算。那么,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学生结合前面的例子,尝试概括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过程就是除法。
三、归纳整理,明确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乘法中,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除法中,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被除数等于商乘以除数。
师:非常好!我们一起用这些关系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教科书P7“练习二”的第1至5题。注重让学生解释解题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乘法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大家可以在课后继续思考这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