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诗人及代表作

山西的诗人及代表作

春秋时期晋国的疆域史话

山西省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古便有了多种标志其地域名称。“晋”,这一称呼源于西周和春秋时期,那时的山西是晋国的领地。自叔虞封唐至最后的晋桓公,晋国的长达三十八世。《孟子梁惠王》中记载:“晋国,天下莫强焉!”足以证明其在当时的强大地位。柳宗元在唐代创作了一篇颂扬山西历史文化的文章《晋问》,展现了这个地方的深厚底蕴。唐代诗人李频在诗中描绘道:“离亭聊把酒,此路彻边头。草白雁来尽,时清人去游。汾河流经晋地,塞雪满并州。别后相思夜,空看北斗愁。”这使得人们愈发用“晋”来代表山西。

谈到“三晋”,我们要回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原是晋国的臣卿。战国年间,这三家瓜分了晋国,因此得名“三晋”。清代名臣范鄗鼎编撰的山西诗集《三晋诗选》反映了这片地域丰富的文化内涵。梅兰芳大师游览晋祠后,也在诗中赞美道:“巍峨三晋,永固福基。”

河东,这一名称始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便有河东郡,此地区涵盖了现今的山西西南部。从唐始,河东道管辖了整个山西地区。到了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解释中,河东指的就是山西,这一名称源于其地理位置在黄河之东而得名。河东亦是人杰地灵之地,明代学者薛瑄便是河东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河汾地区是山西的一个重要区域。《史记》中提到叔虞于唐地,就在河汾之东。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如王通等都曾在河汾间聚徒讲学,传承文化。到了清代,山西的文人雅士更以“河汾书屋”“河汾老人”作为他们的室名别号。

提到山右,是明代文人以太行山为界对山西的称呼。谢肇淛在他的随笔札记《五杂俎》中描绘了山西的经济繁荣景象。这里的商人以盐、丝、转贩和窖粟等行业致富。历史上还有一部汇集山西名人著述的集成之作叫《山右丛书》。

至于三唐之号,源于上古时期唐尧建都于平阳(现今临汾市)。隋朝末年,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夺取天下建立了唐朝。这一历史背景使得有人以“三唐”来代指山西。清代以来已有文人别号以“三唐”为名,民国年间出版的讲述山西历史文化的书籍《三唐辑要》便是明证。这些历史渊源使得山西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丰富。

来源:忻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改版稿


山西的诗人及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