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入伏是几月几日

2025入伏是几月几日

前几天气温骤变,从寒冷的冬季直接跃进到温暖的夏季,仿佛春天只是匆匆过客。昨天还穿着棉袄,今天就得换上短袖,让人不禁纳闷春天到底去哪了?在3月下旬,我所处的豫东地区,温度急剧上升,不少朋友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不仅仅是我们河南地区,华中、华北等地也迎来了明显的升温,仿佛已经进入了三伏天的前奏。说到三伏天,今天我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关于今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以及如何通过民间传统方式来预测三伏天的冷暖。

我们先了解一个关于三伏天的基础知识。三伏天的入伏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依据“夏至三庚便入伏”的观点来确定。这里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概念:夏至和庚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每年的时间固定在6月21日或22日。而庚日是干支纪日法中的特定日期,每10天出现一次。

三伏天的计算需要找到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首日,也就是入伏时间。以今年(2025年)为例,夏至节气是6月21日。我们往后数3个庚日: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10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20日。根据“夏至三庚便入伏”的说法,今年的入伏时间就是7月20日。

确定了入伏时间后,出伏时间的判断也就简单了。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而中伏的时间不固定,有可能是10天或20天。

根据民间传统,今年的中伏是10天。今年的三伏天总时间是30天。具体的时间表为: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出伏的时间是8月19日。

那么,如何判断三伏天是“公伏”还是“母伏”呢?其实非常简单,只需根据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来判断。如果当天是单日则为“公伏”,双日则为“母伏”。今年的入伏日期是农历六月二十六,属于双数,所以按照民间传统说法,今年三伏天属于“母伏”,可能相对不那么炎热。


2025入伏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