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值大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在元朝吴澄所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此时雪势将愈发浩大。”大雪的来临,不仅标志着天气更加寒冷,也意味着仲冬季节的正式开始。
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各地纷纷迎来了独特的饮食习俗。其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传统在南方尤为盛行,如今已成为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在南京地区,有句俗语流传甚广:“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意味着大雪时节是腌制肉类食材的最佳时期。
腌制的方法虽然稍显复杂,但却能带来独特的美味。人们会将大盐加入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调料,入锅炒熟后放凉。然后涂抹在鱼、肉上,经过反复至表面渗出液体,再将其与剩余的盐一同放入缸中,用重物压住,放置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个月后取出晾干,再将腌出的卤汁加水烧开,撇去浮沫。之后将晾干的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重物。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处晾干,便完成了这一道独特的腌肉美食。
除了腌肉之外,大雪时期还会进行“冬酿”,即酿制黄酒。在冬季严寒时期,水体清冽,为酒的低温发酵过程提供了绝佳条件,使其慢慢酝酿出醇厚风味。冬酿黄酒在南方地区尤为流行,其中浙江绍兴的黄酒酿制技艺更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雪时节也是民间“进补”的好时机。民间有言:“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因为此时天气寒冷,人们需要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来滋养身体,增强抵抗力,抵御寒冷。在北方地区,人们会选择食用牛、羊肉来“进补”,以达到“温补”的效果。在北京地区,流行吃铜锅涮肉、喝羊汤来迎接大雪节气。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山东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只喝红黏粥”的说法。这意味着寒冷的天气里,人们不再频繁出门,而是选择在家享用暖乎乎的红薯粥。这一习俗在江浙地带也较为流行,香甜的红薯粥既美味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