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被子需要几斤棉花

薄被子需要几斤棉花

在杭州的老街区中,有一个地方绝对不能错过,那就是三墩镇庙前街小学弄里的弹棉店。这里曾经是年货一条街,汇集了五金店、百货超市等各类店铺。过年期间,街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而在这繁华的街市中,有一家没有店名招牌的店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斑驳的墙面上贴着红色的“诚信经营,财源广进”,在阳光下显得分外醒目。这家店铺的主人傅学敏和潘志光已经在这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店面里度过了半辈子,他们将僵硬的旧棉花变成温暖的棉被,也把艰辛的岁月过得温柔自足。

这家弹棉店有一台老式弹花机,已经陪伴了他们几十年。这台市面上罕见的老弹花机,是他们制作棉被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了更快的小机器,但傅奶奶和潘爷爷还是坚持使用这台老式弹花机。“小机器虽然转得快,但做出来的棉花不均匀,我们的老式弹花机摇出来的棉花就很均匀。”嘎吱嘎吱的弹棉声中,旧棉花出并打匀,铺在了磨盘机上。傅奶奶告诉我们,手工棉被讲究中间厚两边薄,这样既能保暖又舒适。

这家弹棉店也承载了许多老顾客的情感记忆。一位附近的居民大伯已经是这家店的常客了,他带着旧棉被来改造,期待着能拥有一床新的棉被。“我们这里可以定做新棉被,也可以改旧棉被。”傅奶奶和潘爷爷一边忙碌着,一边与顾客交流着需求。他们根据顾客的要求,将棉花铺好、拉上红线、覆上一层网纱,然后用木磨盘将棉花紧实地压进纱布的网眼里。在被角处打个结,寓意着喜庆吉祥。

傅学敏和潘志光两夫妻为了谋生计,曾辗转多地学习弹棉花手艺。他们的弹棉店也是白手起家,一路艰辛。现在来到三墩镇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这里不仅有他们辛苦打拼的回忆,还有和老街坊们建立的深厚情感。最忙的时候,他们一天要做十几床棉被;而现在虽然生意有所减少,但他们依然珍惜每一床棉被的制作过程。他们说:“每一床棉被都是我们的心血之作。”傅奶奶告诉记钱江小时新闻者,“我们靠的是诚信经营、口口相传。”即使是没有招牌的小店也能赢得顾客的信赖和喜爱。


薄被子需要几斤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