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钢桁梁斜拉桥的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中航道桥迎来了重要的施工进展。首个主塔墩承台的混凝土浇筑工作顺利完成,标志着这一宏伟的跨海工程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并已正式进入主塔施工阶段。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的核心工程,该项目全长29.2公里,以其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被誉为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该桥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
此次施工中航道桥的全长为1.43公里,设计有3个主塔墩和4个边辅墩,桥塔采用钻石形设计。其中,中塔高达202米,边塔为198.5米高。此次浇筑的81号主塔墩承台是一个圆端形结构,长61.8米,宽36.3米,高7米,占地面积相当于五个标准篮球场,混凝土浇筑量达到了惊人的13800立方米。
杭州湾海域因其风力大、浪高、潮急而著称,而中航道桥的施工区域更是完全位于水中,施工难度极大。为此,建设管理单位沪杭客专公司联合多家单位,运用先进的潮汐动态数据库技术,结合实时的潮汐预报和潮位数据,预测潮汐的变化规律。基于此,他们成功地实现了材料供应与潮汐变化的精准匹配,确保了材料运输的顺畅无阻。
在承台施工中,除了原材料运输的难题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控问题也是一大挑战。为确保浇筑质量,项目团队采取了全面的控制措施,从前端预防、中端管理到后端检查,全程监控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他们利用承台内预设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对混凝土温度进行调控,有效防止了因水化热过大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
通甬高铁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起盐城至南通高铁的南通西站,途经江苏省的苏州市以及浙江省的嘉兴市、宁波市,最终引入宁波枢纽的宁波站。全线长约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共设10座车站,建设工期为5年。通甬高铁的建成,将与多条高铁线路相连,对于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布局,方便沿线群众出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标题:《世界顶尖跨海工程再获进展: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中航道桥主塔墩承台浇筑完成》)
栏目主编:祝越 撰稿:王宛艺 根据报张晓鸣的报道整理。
